窦氏文化网

设为首页联系我们留言给我管理入口

本站公告:窦氏文化网(www.dswhw.com)始创于2008年,专注于窦氏家族的正能量传播及窦氏家族文化、联谊、寻根、修谱、公益、商务等事业,是目前最全面的服务窦氏家族在线网络平台。2015年又开通了窦氏文化网公众号,公众号有更多信息等待你的到来!

  当前位置:首页 >> 窦氏分布 >> 三、陕甘晋豫

周口郸城谭园窦庄窦氏家谱

2014/4/13 10:21:22    窦忠平  阅读10969次

 

因为姓氏文化研究的原因,我先后几次去郸城县李楼乡谭园行政村窦庄。
谭园窦庄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全村只有14户人家,80余口人,且处于十分偏僻的地方。从郸城县的地图上方能查到,该庄位于郸城县西北与淮阳县接壤的一个角落里。头两次去,因为不熟悉道路,七折八拐费了不少劲。后来经人指点才知道,从郸城县城出发,顺经李楼乡的柏油路,可以直达该庄。谭园西边紧挨着就是田桥(周口市前任田付专员的家乡)。田桥村北则是流经此处的黑河。从田桥东头往北约400米,就到了50多米长的黑河大桥。站在桥上放眼四望,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全国中、北部地区冬季的大旱之年,而这里两岸的麦田却同往年一样。刚刚返春,就已连片碧绿,勃勃生机。桥下的黑河,在这里呈东南西北走向,河水没受到污染,清澈透明。河两岸一排排人搂粗的杨树,挺拔茁壮。据历史记载,以前的黑河比现在小,河两岸地势低洼,土质很差。国民党蒋介石扒开花园口,给豫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世事难料,沧桑巨变。滔天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却使黑河两岸的土地变成了轻沙连花土地。特别是解放后对河道大力加深加宽的治理,排除盐碱,使之变成了名副其实旱涝保丰收的良田沃土。
过了桥再往北,就是一条先直(300多米)而后弯曲向西的小柏油路。路一直延伸到村庄的西头,计1000多米。如果说这条柏油路恰像一条头在黑河里饮水,尾在西边摆动的巨龙,那么该庄南靠黑河北岸河堤,北踞柏油路而居,小小村庄,正好骑在这条巨龙的背上。
到窦庄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窦开明老人。老人今年已近70,上中等个,满面红光。言谈中透出文雅、条理及时代气息。弟兄五人,其排行老三,是该庄各项事业的当家人及领头人。多年来,大到村里架设高压线、修柏油路,小到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都亲自领头张罗忙活,受到全村人的尊重和爱戴。
开明老人介绍,该庄的历史较短。据传他们这支窦姓老根在淮阳县的芦堡,因官司纠纷被迫迁出。开初在田桥南王楼给财主种地扛长工。时间大约在1900年前后,也就是窦开明的太祖父辈。现在的窦庄原是王楼财主的坟地。他们的先辈搬到这里,大概有给财东看坟地的原因。刚搬来时,只有两户人家(不到10人)。一户是窦开明的祖父窦廷彩,另一户是同姓窦天西。那时不到10亩地。直到1958年的大集体时,尚不足20亩地。大集体时,该庄人员全部并到田桥。刹五风后,他们从田桥搬回,人口虽然发展到24人,连同田桥等村抛在黑河北岸不种的总计约40亩地,但房屋却没有一间。吃、烧、穿、住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学生上学读书了。当时,全庄只有窦开明文化稍高一些,其他均为文盲、半文盲。
谈到该庄的变化,窦开明老人及其他村民均眉飞色舞,喜不自禁。1985年,根据国家架设高压线路“民办公助”的政策,窦开明的五弟窦开印(时在电管部门工作),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带领大伙架设了从谭园到该庄一公里多的高压线。2008年经过改造,安装了100千伏的变压器。为大家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2000年连通了光缆。2006年争取了村村通柏油路的拨款。加上群众集资的两万多元,把柏油路修到了各家门口。但村民们不满足于土地的连年高产,经商的经商,办企业的办企业。各家年收入早就超过了万元,有8、9户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除了三轮农用车、摩托车、电动车外,有两户还购置了小轿车、其他家用电器更不用说。居住问题也是今非昔比,全村现已建成楼房三栋,还有几户正在筹建中。其较差一些的也都是砖瓦房或平房。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现在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就学,其中一人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两人在大学就读,三人已成为国家干部。
正月三十日中午,我应邀到窦开印家吃饭。窦开印家住在庄前的第一排,大门前就是黑河堤上五米多宽平整如镜的青沙路。进了他家大门,我不禁有些惊叹,那个干净,那个平整,那个宽敞,根本不像是在农村。五间大平房,两间东屋,西边车棚下停放的轿车,甚至连厕所、猪圈、鸭圈都像水洗布擦的一样。不难看出主人、主妇的勤快与讲究。主人用汾王酒和刚打的河虾、新摘的葫芦瓜等热情招待我。饭后,我们愉快的攀谈起来。主妇李宗兰说话响亮,咬字清晰。她笑着说,她嫁到这个庄四十年了,以前穷的没一啥,做梦也没想到有今天的日子。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参加了工作。老三在乡上做电器生意,就他们俩在家,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缺,过年蒸的馍,买的肉还有好些哩!谈到国家对农村的政策,两口子都说那好的没法说。咱老百姓种地国家不要啥,还给钱,连抗旱浇麦都补助。看病补钱、养猪补钱、买家电补钱,小孩上学不要钱。谈到小孩上学的事,他(她)们都自豪地告诉我:“俺庄底下这些小孩才中哩!上学成绩可好!俺庄以后才有发势哩!”是啊,往后才有发势哩!我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
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我们正说着,天空中突然轰隆隆响起了雷声。紧接着,久违的雨哗哗地下起来了。春雨贵如油,何况是几个月没下过雨呢!更何况连国家领导们都日夜关心着这多年不见的旱情呢!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心里同样是十二分的欣喜。雨哗哗地下个不停,不到一个小时,地上就开始积水,并向外流动了。这时我的思绪也开始流动起来。从阵阵的雷声、哗哗地雨声中,我仿佛看到今年的小麦依然如故的丰收景象;从该庄百年来的历史中,我真切地看到了新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宏图!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即将腾飞。我衷心的祝愿,我骑在龙背上的宗亲们,和着祖国发展的战鼓,乘雨乘风,飞跃九天!
 
窦 忠 平
2009.2.25于郸城

      打印本页
© 窦氏文化网 Copyright ©2007 - 2021 dswhw.com 版权声明 ICP证:京ICP备170165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