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文化网

设为首页联系我们留言给我管理入口

本站公告:窦氏文化网(www.dswhw.com)始创于2008年,专注于窦氏家族的正能量传播及窦氏家族文化、联谊、寻根、修谱、公益、商务等事业,是目前最全面的服务窦氏家族在线网络平台。2015年又开通了窦氏文化网公众号,公众号有更多信息等待你的到来!

  当前位置:首页 >> 窦氏分布 >> 三、陕甘晋豫

河南省邓州市《窦氏先茔碑》历史文化初步研究

2015/4/5 20:56:58  窦天玉 窦光安 窦文堂    阅读10231次

编者按:

        由河南省南阳邓州市的窦天玉、窦光安、窦文堂三人对当地的窦氏文化调查后,写出了《河南省邓州市“窦氏先茔碑”历史文化初步研究》一文,此文于2015年4月1日在本网发表后,一些对当地还有了解的人士,与作者进行了辨析,提出了一些看法。现作者及窦氏文化网公开征集对此文的辨析,欢迎来稿,以进一步完整对当地窦氏文化的补充和矫正。
      来稿信箱:23772517@qq.com(作者)461356630@qq.com(窦氏文化网)

 

河 南 省 邓 州 市 《 窦 氏 先 茔 碑 》 历 史 文 化 初 步 研 究


一、 前 言
     河南省邓州市白牛镇的窦堂村、两分店、小朱庄三地,汲滩镇的张寨南窦营和张楼乡的老君庙五地窦氏家族根据《窦氏先茔碑》铭文记载是同一宗派,同为一家。该《窦氏先茔碑》于清光绪己丑年仲春(公元一八八九年春)立,原址在两分店村南,后祖茔遭破坏碑倾倒,窦堂裔孙运回,放在一小桥上,后窦堂生产队队长窦光和怕《窦氏先茔碑》损坏,将碑存放生产队仓库。多年后原仓库倒塌,族人窦明森拉回自家院内保藏。几经周折,幸免于难,《窦氏先茔碑》得以完好无损的保藏,窦堂窦氏后裔窦光和、窦明森功不可没,我们窦氏后人应该记住他们。经五地窦氏家族共同商议重新选址征地修建并决定二零零九年清明节,由窦文全、窦文群为主策划并召集有关人员将《窦氏先茔碑》重新竖立。本文主要对《窦氏先茔碑》铭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研究资料做初步研究。
      二、 窦氏宗族碑概况
     《 窦氏先茔碑》新址在河南省邓州市白牛镇窦堂东,南距白牛—元庄公路三百米,占地面积 2000余平方米,修有六柱、高约五米、上部为六角亭阁式建筑一座,方位座北朝南。河南省郑州市农业发展银行行长窦荣兴为碑亭撰书七律式楹联,上联:亭立灵地崇仁厚,下联:碑传贤人绍文明。亭内构筑高于地面一百五十厘米、面积约10余平米平台,《窦氏先茔碑》竖立在平台中心(图1、图2)。

 


  
图1                          图2
        

      《窦氏先茔碑》亭建有六级台阶,可拾级而上进入亭内。该碑选用青灰色石灰岩,岩石风化较轻微,岩质坚硬完整无裂隙。碑高136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上部圆顶,整体呈长方条形。
三、《窦氏先茔碑》碑文解译
     《窦氏先茔碑》刻有碑文约120字,其中碑名是窦氏先茔,碑联:上联“十八传祖宗仁厚”,下联“千百载俎豆馨香”,横批为“木本水源”和立碑时间“皇清光绪己丑年仲春上浣立”等34个字。上部竖写“宗派”接着是二十代辈序“殿希嘉光荣,文明本祖传。善崇恩泽广,承绍永千年”共22个字。其下写有“裔孙”,自左而右,由长次排列,即“窦堂、两分店、老君庙、南窦营和小朱庄”(五支)计16字。其余全部是立碑人署名,共计48字。立碑人分为五代四十一人,他们分别是:第一代只有字没有辈,窦堂支一人字“琇”、两分店支三人为“纯、全、刚”、老君庙支两人为“礼、春”、南窦营支没有、小朱庄支一人为“太”。第二代殿字辈,窦堂支六人,他们是窦殿增、窦殿占、窦殿书、窦殿典、窦殿学、窦殿枫;两分店支两人是窦殿隆和窦殿昌;老君庙支一人是窦殿顺;南窦营支两人是窦殿楸、窦殿新;小朱庄支一人是窦殿珍。第三代希字辈,窦堂支六人,他们是窦希秋、窦希舫(清朝秀才)、窦希孔、窦希纯、窦希明、窦希勇。其余四支均为一人,依次为窦希俊、窦希雷、窦希琦、窦希山。第四代嘉字辈,窦堂支五人,他们是窦嘉平、窦嘉名、窦嘉俭、窦嘉印、窦嘉义,其余四支嘉字辈没有。第五代光字辈两人都是窦堂支,分别为窦光照、窦光顕。
  四、《窦氏先茔碑》历史文化研究
       依据《窦氏先茔碑》碑文提供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当地窦氏家族来自那里、什么时间为何而来和为进一步“寻根问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给当地窦氏家族发展、分代断代提供了证据。《窦氏先茔碑》也是为窦氏家族后人继承发扬祖训、家教竖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1、邓州市窦氏家族历史渊源研究
      据调查,邓州市八个乡镇分布有窦氏家族,都传说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又据《邓州古代史考》载文,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冬,金吾右卫镇抚孔显奉太祖朱元璋之命知邓州事。他复邓后,安境抚民,四向收集流散遗民来归,明政府组织大批向邓移民,有组织地从山西“狭乡”移民来邓。再据《河南省邓州市地名志》记载有一批山西移民来邓建设新村情况,其中标明“明初”“明前期”“洪武时”“洪武二年”来邓的山西移民,按乡“与老户遗民共建(恢复)老村”和“创造新村”两类,其中白牛乡两分店村为窦姓移民创建。据此,可以肯定的说,这里窦氏先祖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时间在明朝洪武初年。同时《窦氏先茔碑》对联“十八传祖宗仁厚”表明自公元1369年至1889年立碑时已经在此定居520年,历经明、清两朝,窦氏族人已发展了十八代,即每百年3.2-3.4代,基本符合我国当时人口发展状况。
2、邓州市窦氏家族的分代研究
      《窦氏先茔碑》是窦堂、两分店、老君庙、南窦营和小朱庄五地窦氏家族所立,碑文显示立碑人五代四十一人,其中窦堂最多25人、两分店6人、老君庙4人、南窦营和小朱庄各3人。这41人作为五地窦氏家族的代表刻于碑上,是因为:他们应是各支窦氏族人的精英;应是立碑的倡议人和出资人;他们应该都是成年人。据此分析,窦堂支第五代窦光顕、窦光照两人应该有下一代,即立碑时窦堂支是六代同村。按此判断可以确定: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移民该地以来到立碑已发展十八代,第一代立碑人应该定为第十三代,殿辈为第十四代,希、嘉、光三辈分别为十五、十六和十七代,荣辈是第十八代,文、明、本、依次排列为十九、二十、二十一代,目前祖辈最小排为二十二代。
   3、邓州市窦氏家族家教、祖训文化研究
    《窦氏先茔碑》碑联“十八传祖宗仁厚,千百载俎豆馨香”是一副上下呼应传承的对联,是窦氏家族家教、家传和祖训的缩写,也是窦氏家族文化丰富深奥的表述,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有三,首先是“仁厚”,仁者同情也,仁心。友爱,仁至义尽。再者敬辞,仁兄。厚乃作人之道,如厚道、忠厚等。其次是“俎豆馨香”,“俎”古代祭祀先祖放祭品的器物(盘子)。“豆”泛指食物,“馨香”是散布很远的香气。其三,这副联告诉我们窦氏家族后人,十八代先祖都是“仁厚”之人,应继承发扬先祖的美好传统,让“仁厚”之训“俎豆馨香”千百载永远永远传承。
    五、结语
      河南省邓州市《窦氏先祖碑》历史文化的信息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她为邓州市窦氏先祖来自山西省洪洞县提供了证据,确定了邓州市窦氏家族自明洪武二年迁来至今的发展分代和祖训。同时对她的研究为今后编写《河南省邓州市窦氏家谱》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依据。最后让我们在这里大声呼吁该地窦氏宗亲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邓州市窦氏家族基本资料收集中,特别是年令较大的宗亲们,收集他们掌握的家族资料是抢救性的,应该越早越好,否则,他们离世后造成家族资料遗失是不可弥补的。

                                                                              二零一五年四月一日


      打印本页
© 窦氏文化网 Copyright ©2007 - 2021 dswhw.com 版权声明 ICP证:京ICP备170165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