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文化网

设为首页联系我们留言给我管理入口

本站公告:窦氏文化网(www.dswhw.com)始创于2008年,专注于窦氏家族的正能量传播及窦氏家族文化、联谊、寻根、修谱、公益、商务等事业,是目前最全面的服务窦氏家族在线网络平台。2015年又开通了窦氏文化网公众号,公众号有更多信息等待你的到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各地信息

邓小平的亲家窦守瑜(一)

2018/8/28 7:45:01      阅读4401次

窦守瑜是邓小平小女儿邓榕的婆婆。

俗话说,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他们的婚姻“门当户对”吗?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窦守瑜的家庭出身;

然后再了解窦守瑜及丈夫贺彪;

最后再介绍窦守瑜如何成为邓榕婆婆的。

窦守瑜,女,1920年出生于安徽高刘镇窦圩(wéi)。

窦圩顾名思义,这个村庄是窦氏家族聚居的的圩堡。

窦圩位于现安徽合肥新桥机场所在地的高刘镇西方三公里处的洪店村,这里有两个圩子,大窦圩和小窦圩,两个圩子几乎连在一块。合肥周边过去有很多圩堡,原是19世纪中叶为了防御太平军而修筑的。村庄周围挖有壕沟,蓄水后,村内便有了保障,在当时冷兵器时代,没有枪炮,面对深水壕沟,闸门紧栓,吊桥高扯,土匪强盗很难侵入。壕沟宽约二十米,深约三四米,周长约400米。


 

本图与文无关
 


 

据家谱记载:据该地窦氏是明代大移民由江西瓦屑坝迁入的,属扶凤府培桂堂。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家族繁衍发展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合肥西北的高刘镇和相比邻的寿县南部炎刘镇一带。19世纪中后期,该族修家谱时拟定的字辈排序是一首仄韵四言诗:“世守伦常,宜明善道,开国成家,维存忠孝。”其意:世世代代要遵守伦理纲常,应该明白善良的道理,开国也好,成家也好,只有永存忠孝二字。

窦守瑜的父亲窦世铭,字盘穀(gǔ),母亲姓刘,是肥西雷麻店人。

窦守瑜姊妹三人,姐窦守瑾,弟弟窦守鑑(家族排行老六)解放前就读于天津建筑大学,解放后曾任郑州铁路局总工程师,主修过昆明铁路和河北衡水铁路。

窦守瑜,名讳中和姐姐窦守瑾都是“王”旁,来自于“周瑜,字公瑾”。 

窦守瑜的父亲窦世铭弟兄五人。

窦守瑜大伯窦世藩,字伯镶,与段祺瑞结拜弟兄,曾在天津小站参加练兵。民国六年授予四等嘉禾章(嘉禾奖章设于1912年7月,共九等,授予有勋劳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事业的人,授予等级按授予对象的功勋大小及职位高低酌定),光绪末年曾任江西上饶知县;二伯窦世芳,字晓岚,与蒋介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同一期校友,同属保定一期;三伯哑巴,无嗣;四伯窦世勋,字祝明。

窦守瑜的堂哥窦守琏(窦世芳子)抗战初期(1938年)报考黄埔军校北京分校时,校长关麟征看到窦守琏填写社会关系栏内祖父窦从周和父亲窦世芳名字时,说道“原来是将门虎子啊!”毫不犹豫录取了。在抗战中多次立功,升任傅作义麾下骑兵连上尉连长。少校待批复时,傅作义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颁发证书,认定为起义有功人员。   

窦守瑜的爷爷窦从周:字文清,生于道光丙申6月26日子时,终于光绪31年7月27日辰时,清封建威将军并追封三代正一品。钦命头品顶戴记名题奏提督,特授山西大同镇胜勇巴图鲁,军功加一级,义叙加三级纪录。窦从周在家族排行老四,发迹后乡人称其“窦四大人”,是上述字派“世”字辈上一代。后辈只知道他与外地同源的家族“金”字辈平辈,再往上,对于老字辈,其后人就不清楚了。

窦从周年轻时因家贫寒,居无定所,漂泊流浪,住在附近的一个简陋的破草庙里。一天晚上,关公托梦给他,嘱其“投营,投营!” 梦醒后,想想没有其他生活出路,便毅然远出,寻找军旅。当时正值李鸿章号召合肥西乡的张树声刘铭传组建淮军,需要招募军丁,于是他便参加了淮军。义和团时期,窦从周隶属于聂世成武毅军的军营曾在北京颐和园东北的大有庄驻过军,与御园仅一墙一路之隔(见《徐世昌年谱》)。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在辽东陆战中,因坚守摩天岭连山关,英勇抗击日军,立有战功,受朝廷表彰奖励。于光绪31年乙亥月,由记名总兵授以实职,提拔为山西大同镇总兵。

窦从周离开家乡后,但是却念念不忘耕读传家,家族分工,让其第五子窦世铭(窦守瑜的父亲)回高刘老家,买田置地,从高刘集街坎往西一直到山大塘,购置了几百石(dan)田地(一石=4亩=2667平方米)。但他没有像其他淮军将领在故乡大兴土木,修圩造屋。因为当地交通闭塞,水陆交通困难,不便运输砖石建材,于是在合肥大西门(现在省公安厅原址)买了七进七出,连同厢房两庑,计六七十间房屋,都是窦氏房产。解放后私房改造,充归国有了。(因其后裔大都在京津定居,七十年代后期落实政策,没有人找过政府。)

 

窦从周于光绪1905年逝,享年73岁。因他战功卓著,逝后“予故记名提督山西大同镇总兵窦从周照军营立功后病故例优恤。”(见清实录•517卷、597卷光绪朝实录以及《袁世凯奏议》)。从北京归葬故乡窦圩村旁,算是叶落归根了。前面说过,时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当年奏议,给朝廷打报告,要求给予“优恤”,意即优待抚恤,(见《已故山西大同镇总兵窦从周恳恩优恤折》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二日——1905年9月30日)朝廷恩赏一笔银钱,还赐予一把“大红伞”,檀香木匣子装盛的黄绫子质地的三角令旗上,有慈禧太后亲自用朱砂笔手书彤红的“令”字,都带回窦圩了。落葬时,三层棺椁,当年给这位山西大同镇总兵是按“国葬”规格安葬的,非常隆重。遗憾的是文革浩劫时,朝廷赠品“扫四旧”毁于一旦。现在,窦从周的墓仍在,解放后,他在北京、天津以及故乡的嫡系后裔包括其孙女窦守瑜们,出资嘱托故乡的族人,又重新为其树立了一座新碑。窦守瑜的父亲窦世铭逝后也葬在高刘镇青山社居委的山大塘畔。

下期介绍窦守瑜与丈夫贺彪


      打印本页
© 窦氏文化网 Copyright ©2007 - 2021 dswhw.com 版权声明 ICP证:京ICP备17016561号-2